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:跟家人说话,他们要么答得牛头不对马嘴,要么愣半天才回话?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年纪大了耳朵背”,或者担心“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”。
但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信号:听力是血管健康的风向标,耳背和他人沟通有障碍可能是心脏病信号。
图片
健康时报图
研究发现:
听力下降,心血管病风险显著增加
近日,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黄榕翀团队,基于对3.1万名北京居民的研究发现:听力损失的人,未来患上心脏病、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!
同时,研究还发现,听力损失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代谢异常及肥胖均显著相关,而这些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指标。
“我们通常认为,听力问题只是耳朵的事,但实际上可能是全身血管健康状况的窗口。”黄榕翀解释道。
人体的血管是一个整体系统,从心脏出发,遍布全身。内耳结构精妙,其中的听觉毛细胞负责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,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,对血液供应和氧气疏松的依赖度极高,且异常敏感。即使轻微的血流减少,也可能影响其功能,导致听力下降。
因此,当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时,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、弹性下降,或心脏泵血功能减弱,耳朵就可能发出“警报”。①
听力下降,耳朵和心脏都要查
及早识别听力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,并进行有效干预,对维护中老年人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黄榕翀建议,若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,尤其是突然出现听力认知异常,耳朵和心脏都要查。应在就诊耳鼻喉科的同时,及时前往心血管内科进行专业评估。通过系统筛查是否存在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,采取针对性干预。
另外,40岁后要加强监测。40岁以上人群应在常规体检中增加听力检查项目,通过建立基础听力档案,定期监测听力变化。对于已经出现听力下降的中老年群体,要警惕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心血管系统问题,及时进行预防性的健康监测。①
图片
健康时报图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